人工智能賦能防震減災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5-09-30 點擊數量:936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中國地震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防震減災領域的應用。近日,中國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領域人工智能發展研究專項規劃(2023-2035年)》實施情況評估。評估顯示,過去三年規劃實施進展顯著,有力推動了我國防震減災業務智能化轉型升級。
數據基礎日益夯實。構建了覆蓋地震監測預警、地震預測、震害防御三大領域的16類人工智能數據集。其中,“震典”數據集、“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多模態聯合數據集”入選首批“國家高質量數據集典型案例”,為防震減災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業務應用筑牢了數據根基。
核心技術突破創新。研發20多個模型算法和智能處理系統。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研發“智能地動”地震監測系統,使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地震實時處理的國家。研發的“諦聽”地震波大模型入選國家未來產業典型應用案例,展現了技術前瞻性。
業務效能顯著提升。地震智能編目輔助系統比傳統方法效率提升約10倍,已在全國部署應用,在積石山地震、定日地震等40多次重大地震事件的應急響應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地震智能分類模型實現了2.0級以上地震事件的自動分類,已在8個地區開展示范應用。基于高分遙感等數據的地震災害智能評估方法提升了地震災害快速評估水平。
開放生態初步形成。中國地震局已與十余家頭部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聯合實驗室建設,統籌數據、算力、算法資源,形成“產學研用”的創新鏈條,共同營造協同創新、開放共享的防震減災人工智能發展良好生態。